发布时间
大家好,学习我是提升教语文二十来年的老教师,也是语文一位喜欢跟学生“唠嗑”语言文化的“过来人”。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个看似“老生常谈”,素养实则“常谈常新”的备工话题——成语学习。你可能会说:“成语?成语不就是几个四字词嘛,背背就完事了。学习”但我要告诉你,提升成语学习cy(cycle,语文循环/过程),素养远不止是备工记几个词那么简单,它是成语我们提升语文素养、打通文史思维、学习增强表达能力的提升必备工具。
———很多人觉得成语离我们很远,是老祖宗留下来的“文化遗产”,好像只有在写作文时硬塞两个才显得“有文化”。其实不然,成语是汉语的“精粹”,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“压缩包”。每一个成语,几乎都包含着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种哲理。
比如“画蛇添足”,不是随便说画条蛇还多画几只脚那么简单,它背后是在告诉我们:做事别多此一举,过头反而坏事;再比如“亡羊补牢”,表面看是丢了羊补羊圈,实则蕴含着及时补救、为时未晚的处世智慧。
这些凝练的表达,比我们啰嗦说一堆话来得更精准、更深刻。所以,学成语,不只是学几个“固定搭配”,而是学一种高度凝练的汉语思维方式。
———语文素养是什么?简单来说,就是听、说、读、写的综合能力,是对语言的理解、运用和审美能力。而成语,恰恰在这四方面都能起到“神助攻”的作用。
日常交流、媒体报道、文学作品中,成语随处可见。听得懂成语,才能抓住话语里的“潜台词”和深意。
用一个成语,往往能顶上好几句话。比如你想表达“事情已经无法挽回”,与其啰嗦半天,不如直接说“木已成舟”。
经典文学作品里成语密度极高,读得懂成语,阅读障碍就少了一大半。《红楼梦》《史记》这些书,没点成语积累,读起来就像“猜谜”。
写作中适当用几个恰如其分的成语,能让文章瞬间“提档次”。但注意,是“恰如其分”,不是“堆砌炫技”。
可以说,成语是语文能力的浓缩体现,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“快捷键”。
———很多同学学成语,就是捧着一本《成语大全》,从“一心一意”背到“一马当先”,背完就忘,用时抓瞎。这种“死记硬背”的方式,效果往往不佳。那怎么才能让成语学习更高效、更深入呢?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,总结了几个实用方法,形成一套“成语学习cy”:
每个成语都有来源,可能是历史故事、寓言传说、古代典籍,甚至是民间俗语。了解它的出处,理解它的背景,记忆就会更深刻,运用也会更自然。
比如“负荆请罪”,你光记住这四个字没用,得知道这是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,才能真正明白它表示的是“主动认错、赔礼道歉”的含义。
把成语按主题、情感色彩、用法功能分类,记忆和应用都会更高效。比如可以分为励志类、劝诫类、情感类、景物类等等。
下面这个简单的分类表,供大家参考👇:
分类 | 示例成语 | 含义简析 |
---|---|---|
励志向上 | 锲而不舍、持之以恒 | 强调坚持与努力 |
劝诫反思 | 亡羊补牢、前车之鉴 | 提醒吸取教训 |
情感表达 | 情同手足、一见如故 | 形容人际关系 |
成语不是摆设,是用来“说话”和“写作”的。学了一个成语,不妨自己造个句,或者在写作中有意识地用一用。用多了,自然就“活”了。
⚠️ 注意:用成语要讲究场合和语境,不能为了用而用,更不能误用、滥用、错用。比如“首当其冲”不是“第一个冲上去”,而是“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”的意思,用错可就闹笑话了。
———问:现在大家都说“短平快”,学这些“老古董”成语还有必要吗?
答:当然有必要!正所谓“文字是文化的载体”,成语正是汉语的精华所在。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,更是我们进行高效、优雅表达的重要工具。在考试中,成语运用得好,阅读理解和作文都能加分;在生活中,会用成语的人,往往表达更得体、思维更缜密。
再说了,语文素养高了,不仅有助于考试,更能在未来职场、社交、生活中,让你“说话有分量,写字有深度”。
———最后,分享几个我在教学和自学中总结出来的“小窍门”,希望能帮到正在学成语的你:
跟朋友、家人玩成语接龙游戏,既有趣味性,又能巩固记忆。比如“一心一意”接“意气风发”,再接“发愤图强”……
每天学一个成语,了解它的含义、出处、用法,坚持下来,一年就是365个,积累的力量是惊人的。
多读一些古典文学、历史故事、优秀范文,在阅读中遇到成语,结合上下文去理解,比单纯背词典效果更好。
无论是日记、作文,还是日常随笔,有意识地用上几个成语,用对了是亮点,用多了就自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能力。
———语文学习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而成语学习cy,正是这条路上的一个重要“加速环节”。它不仅能帮你积累语言素材,更能培养你的思维深度和文化素养。别小看这短短四个字,它们是汉语的瑰宝,是文化的密码,是我们表达思想、传递情感的利器。
希望每一位正在学习语文、热爱语言的朋友,都能在成语的世界里,找到乐趣,收获成长。让我们一起,在成语的学习中,感受汉语的魅力,提升自我的素养,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,也让自己成为一个“有根、有魂、有温度”的表达者。